在《坦克世界》这款游戏中,SU-130PM因其极高的隐蔽性和强大的炮火威力,一直受到玩家的青睐。它被称为“毛蝎”,在VIII级坦克歼击车中表现出色,深得车长们的认可。然而,SU-130PM并非唯一令人震撼的代表。实际上,还有一款“超级版”存在,它的威力远超如今风头正劲的DBV-152,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强大。它就是120工程,亦称为SU-152。
巨炮坦歼的诞生
1957年5月,苏联决定研发一种新的“先进自行火炮”。此项目的主承包商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乌拉尔机械制造厂的第3特种设计局,炮火系统的研制由彼尔姆第172工厂负责,这些厂商在开发自行火炮和其他武器系统方面具有丰富经验。此项目的代号为“120工程”,同时也被称为“塔兰”或“撞锤”。该车的底盘源自乌拉尔机械制造厂多年来开发的通用炮兵底盘,这一底盘同样被SU-100P等坦克歼击车以及游戏中的SU-130PM所采用。
展开剩余78%底盘与结构的革新
由于120工程的预计重量较高,SU-100P的底盘显然不足以承载这款新型坦克。于是,研发团队决定对底盘进行改造,基于SU-152P车体设计了一个强化型底盘,通过加长车身并增加负重轮来增强其承载能力。改进后的车体依然保留了原有的布局,但为了更好的防护性,部分部件形状进行了细微调整。车体前部的装甲厚度增加到了30毫米,而其他部位的装甲则为8毫米。车体前方布置了传动装置,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位于中部,而车体后部则完全用于安装一款全向旋转炮塔,成为120工程的核心战斗室。
威猛重炮的威力
120工程的武器系统尤为引人注目。苏联当时对于130毫米与152毫米两种口径的火炮抱有极高期待,因此分别研发了M-68和M-69两种火炮。实验结果显示,152毫米火炮的穿甲弹头虽然较重,但初速较低;相对而言,130毫米火炮在垂直靶板上的穿透能力优于152毫米火炮,但其表现随着靶板角度的变化逐渐降低。虽然两者在技术上相差无几,但152毫米火炮因其威力更大、具备更多弹药选择,最终被选为120工程的主力武器。该炮使用了M-69型号152毫米火炮。
强力炮弹与卓越性能
M-69火炮的口径达到了152毫米,身管长度为9.045米,具备59.5倍径。该炮不仅配备了炮口制退器和抽烟装置,还有半自动立楔式炮闩与液气反后坐装置,使得每次射击后的后坐行程仅为300毫米。该炮可在5度至15度的俯仰角度范围内调整,并能在各个方向精准射击。炮手配置了TS-15昼间瞄准镜以及夜视潜望镜,红外探照灯位于炮盾旁,极大增强了射击的精准度。
火炮采用分装式弹药,提供了高爆弹、破甲弹以及重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(APFSDS)。尤其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,初速可达1720米/秒,在3000米的距离上,依然能穿透310毫米的垂直靶板。在1000米距离下,即便是60度角的倾斜靶板也能穿透180毫米的装甲。这种强大的穿透力让120工程在当时几乎无敌,连征服者坦克和M103坦克也不得不对此心生敬畏。120工程的弹药库可存储22发炮弹,这些弹药全部储存在炮塔后部,并配备机械式推弹机,确保射击后的快速装填。
研发进展与遗憾的退场
尽管120工程在机动性和战斗性能方面都表现优异,苏联方面最终还是决定终止该项目。整车重量为27吨,机动性良好,能够在崎岖地形中自如穿行,单次加油可行驶280公里。虽然项目在1960年完成了所有研发工作,并进入了组装和测试阶段,测试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,但由于长炮管带来的重量问题,限制了坦克的机动性。再加上当时苏联转向发展导弹和滑膛炮系统,120工程被认为在军事发展中已经显得过时。1959年,苏联最高领导层在部长会议上决定终止120工程的研发,转而注重更具前景的导弹技术和2A26系列滑膛炮的开发。
死亡的超级战车
尽管如此,120工程的独特设计和技术成就并未完全被遗弃。研发的经验被应用到了后续一系列自行火炮的设计中。今天,120工程的唯一原型车被保存并展览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,成为了历史的见证。尽管它未能成为苏联战场上的主力武器,但它的设计和威力仍然被后来的坦克设计师们所铭记。120工程也被认为是“超级毛蝎”,比现有的DBV-152更具潜力,只是未能在历史的浪潮中留下自己的足迹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升阳配资-安全杠杆炒股-券商配资-a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