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、鼻用糖皮质激素、减充血剂、白三烯调节剂等,以下是常用药物的分类总结:
一、抗组胺药(缓解喷嚏、流涕、鼻痒)
- 口服药:
- 氯雷他定(起效快,嗜睡副作用轻)
图片
- 西替利嗪(适用于成人及儿童,可能有轻微嗜睡)
图片
- 依巴斯汀(长效,每日1次,副作用少)
图片
- 地氯雷他定、左西替利嗪(第二代抗组胺药,安全性更高,适合长期使用)
- 鼻用喷剂:
- 氮卓斯汀鼻喷剂(直接作用于鼻腔,起效快,缓解局部症状)
图片
二、鼻用糖皮质激素(控制炎症,长期治疗首选)
- 布地奈德鼻喷剂(适用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,抗炎效果强)
图片
-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(适用于2岁以上,安全性较高)
图片
- 氟替卡松鼻喷剂(强效抗炎,适合中重度症状)
- 曲安奈德鼻喷剂(缓解鼻塞、鼻痒效果明显)
特点:需规律使用(通常每日1-2次),数天至1周起效,长期使用需遵医嘱。
三、减充血剂(短期缓解鼻塞)
- 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
图片
- 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
注意: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,避免长期使用导致鼻黏膜反跳性充血、药物性鼻炎。
四、白三烯调节剂(辅助治疗,尤其合并哮喘时)
- 孟鲁司特钠(口服,适合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或鼻塞明显者,需遵医嘱使用)
图片
五、其他辅助药物
- 肥大细胞稳定剂:如色甘酸钠滴鼻液(安全性高,适合儿童,起效较慢,需提前使用)
- 抗胆碱药:如异丙托溴铵鼻喷剂(减少流涕症状)
用药原则
1. 轻度症状:首选口服抗组胺药或鼻用抗组胺药。
2. 中重度症状: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。
3. 鼻塞明显:短期(<7天)加用减充血剂。
4. 长期治疗:以鼻用糖皮质激素为主,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。
具体用药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、个体差异及医生建议选择,避免自行用药。
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属于“鼻鼽”范畴,治疗多以益气固表、散寒通窍、祛风止痒为主,以下是常用中成药总结:
一、益气固表类(适用于肺气不足、易反复过敏者)
- 玉屏风颗粒
图片
成分:黄芪、白术、防风。
功效:益气固表,增强免疫力,减少复发,适合遇风喷嚏、流清涕、乏力者。
- 辛芩颗粒
图片
成分:细辛、黄芩、黄芪等。
功效:益气固表、祛风通窍,兼顾扶正与祛邪,适用于过敏反复发作、鼻塞明显者。
二、散寒通窍类(适用于风寒犯鼻、鼻痒喷嚏明显者)
- 通窍鼻炎片/胶囊
图片
成分:苍耳子、辛夷、白芷等。
功效:散风消炎、通鼻窍,缓解鼻塞、流清涕、前额痛,适合风寒型鼻炎。
- 鼻渊通窍颗粒
图片
成分:辛夷、苍耳子、麻黄等。
功效:疏风清热、宣肺通窍,适用于鼻塞、流涕黏稠(偏热证),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窦炎者。
三、祛风止痒类(适用于风邪侵袭、鼻痒明显者)
- 防风通圣丸
图片
成分:防风、荆芥、麻黄等。
功效:解表通里、清热解毒,适合过敏伴皮肤瘙痒、便秘等“表里俱实”症状者。
- 香菊胶囊
成分:化香树果序、夏枯草、野菊花等。
功效:祛风通窍、清热解毒,缓解鼻痒、鼻塞,适用于风热型过敏性鼻炎。
图片
用药注意
1. 中成药需辨证使用(如区分风寒、风热、气虚等证型),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。
2. 多作为辅助治疗,中重度症状需配合西药(如鼻用激素、抗组胺药)联合使用。
3. 服药期间避免辛辣、生冷食物,忌烟酒。
具体用药需结合个人体质和症状,切勿自行长期服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升阳配资-安全杠杆炒股-券商配资-a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